2014年8月14日

帶兒子見識「體驗經濟」

攝影  邱奕翔

前些天帶兒子去汐止食養山房,見識什麼是台灣的創意生活產業,巧遇主人(也是茶人)林炳輝,邀請我們至更高處的六號茶室,品嘗了兩款台灣和雲南的老茶,好巧的是,有場茶席正在舉行,我們也就順便旁聽了琵琶和吹簫,然後又至主人的茶室——靜心(其實是在檜香和蟬嘶中,面對好幾座綠屏風般山林,清心洗肺,佈置自己的情緒)。

攝影  邱奕翔

攝影  邱奕翔

接著,又回到山澗旁的食養山房用膳。一如以往,菜餚道道像幅畫,滋味清新脫俗,網路評價一大堆,我就不再贅述了,只是再見那道蓮花燉:一朵乾燥蓮花緩緩在陶鍋雞湯中綻放——突然驚覺兒子真的登大人了。

兒子說:食養是我帶他食步台灣以來,最感動的飲食體驗……

從兒子充滿好奇地探索、思索、拍照,我觀察到,吸引他的不就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想像與追求嗎?!這也是他前往法國當一年交換生的原因吧?!(我心裡有數,他真正嚮往的是法式生活)

我提醒兒子,這就是現今文化創意造就的「體驗經濟」,也是茶人林炳輝的日常生活放大展現。我們來這裡,享受二、三個小時的「食養文化」,是不是也反映出我們是怎樣的人,渴望想成為怎樣的人?(真想建議他來這裡打工算了)


我想到英國達人秀、台灣星光大道等節目之所以受歡迎,不正是因為達人演出真實的自己嗎?我頗認同「最極致的經營模式便是做自己」,亦即以自己為品牌,誰與爭鋒?我想這就是台灣特有種達人輩出的原因吧?!也是各種風格好店林立的原因吧——尤其是投資門檻較低的咖啡館等。其實店主人就是在「表演」真實的自己,販賣自己的生活品味和信念(例如掛起反核旗幟)。我們的消費,也宣示了我們的認同。


其實,體驗型企業最大的特色就是,販售真實感(讓顧客感到真實),然而,也有一種不同於上述真實的「虛擬真實」——姑且稱為好萊塢企業吧,企圖帶給消費者真實性,就像電影,甚至再延伸而出的擬像企業,例如當年我帶兒子去的洛杉磯迪士尼、環球影城等,不過,那又是另一種經營模式了。

攝影  邱奕翔

延伸閱讀: